本地屠宰豬扮「本地豬」 豬農第二代用心養「真港豬」:絕不催谷豬隻生長【有片】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1/29 13:37

最後更新: 2019/02/02 18:23

分享:

分享:

本地豬農第二代尹偉明用心養豬,希望讓港人吃到「真港豬」。(陳國峰攝)

送狗迎豬,踏入2019豬年,主角非「豬」莫屬!本地豬農愈來愈少,但市面豬肉檔不少會標榜「本地豬」,原來本地屠宰豬都可稱為「本地豬」,與本地飼養的豬混為一談。本地豬農第二代尹偉明大半生都是養豬,近年引入台灣黑毛豬培育飼養,開拓優質黑毛豬肉市場。他的養豬心得全憑一個「真」字,要真心對待豬隻,絕不能催谷豬隻生長。

年逾60歲的尹偉明是豬農第二代,一家人早年在元朗模範鄉種田養豬,當時養豬規模不算很大,經營的都是家庭式的小本農場,由於兒時家裡貧窮,兄弟姊妹小學畢業後便投身社會工作。

尹偉明利用課餘時間幫助父親養豬、餵豬、打理豬舍等。他坦言,中學會考成績不錯,至少有1B1C2D,繼續升學問題不大,但眼見父親經濟情況不太好,原本打算先幫父親一段時間,也就此踏上養豬生涯。

尹偉明父親的農場是租借回來,養豬數量不多,豬舍簡陋,故父親心中一直都希望擁有自己的土地養豬。1984年,尹偉明向經營豬欄的友人借了10萬元,在元朗祟山新村買了一塊一萬呎空地「開荒」,打造心目中的農場,一圓父親心願。

他形容,當時的空地很荒蕪,由鋸樹、搭建豬舍等都一手一腳做出來,花了2、3年時間。

豬場大大小小的豬隻,都是尹偉明的心血。(陳國峰攝)

直至1996年,政府藉發牌管制養豬業,尹的「英明農場」オ正式誕生,連同養豬地方及排汚設施,當時農場佔地約2萬呎,養了約1,000隻豬。

他解釋:

我的名字裡有個『明』字,我太太則叫『英』,『英明農場』的命名就是這樣來的,而『英明』兩字亦成為我背後的推動力,不時勉勵自己『英勇抗逆境,明天會更好』。

尹偉明花盡心血養豬,建立港豬品牌,目的是希望港人可吃到真正的港豬,他於2014年投資約70萬元,在台灣引進了62隻黑毛豬,自家繁殖,培育本地黑豬,至今黑毛豬數量已佔豬場3成。

他提醒:

坊間不少豬肉檔都聲稱自己賣本地豬,但本地屠宰豬都有權叫『本地豬』,與本地飼養豬混為一談。一般人買豬肉時,看到豬肉檔上寫有『本地』兩字,通常都會覺得是本地飼養豬,因而更難分辨了。

經過多年發展,尹偉明的豬場由僅萬呎的空地,擴展至約8萬呎的農場,飼養著2,700隻豬,亦是本港最大規模的豬場之一。

尹偉明更於在元朗設置首間黑毛豬門市,售賣自家培育的豬隻產品,去年與網上平台合作,將產品「衝出元朗」。

本地繁殖黑毛豬目前佔豬場全部豬隻約3成。(陳國峰攝)

尹偉明奮身博命地養豬,努力地培育真正的港豬,問他養豬最大要訣,他說,全憑一個「真」字:

最緊要用一個真心去對待豬隻,絕對不會催谷豬隻生長,更不要急功近利。

尹說將農場做到冬暖夏涼,當人入到農場時覺得舒服,養殖的豬隻都會一樣覺得舒服。他笑言:

人地稱讚我的豬,就等於稱讚我自己。